资讯搜索
陈义时: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

【内容提要】从事雕版技艺几十年,陈义时雕刻的作品不计其数,较有代表性的有《四明丛书》、活字本《唐诗三百首》、图谱《弥勒佛》、《北平笺谱》等。值得一说的是《里堂道听录》,线装4函40册,全书所辑为各家著述精要及人物事迹、掌故秘闻等,手稿藏于国家图书馆。

  只见陈义时手握拳刀,俯身于即将完工的大型雕版《运河吟》作品之上,凝神静气,一刀一刀细致地雕刻起来。笔者端起相机抓拍了几张照片,将这极有可能载入扬州雕版印刷史册的瞬间定格了下来。

  这是一块长2.5米,宽0.6米的楠木板,用它雕刻《运河吟》是为了向古城扬州建城2500年庆典献礼。该作品由在扬州以画运河闻名的画家张宽设计,错落有致地将古城扬州运河两岸的20多处景点集中展现。“盈盈一水贯江淮,千载歌吹好驰怀。二分明月旧阆苑,十里春风新楼台。兴衰物事随舟去,圆梦乐章鼓浪来。忽报申遗佳讯到,长河映日万花开。”画作中题有一首七言律诗《运河吟》,由扬州市文联原主席、诗人曹永森创作,而题写者则是书法家芮名扬。这幅集诗书画于一体的《运河吟》作品,最终由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义时操刀,运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制作而成,可谓是博采众长,相得益彰。  

  陈义时在制作雕版

  坐落在扬州东南运河畔的杭集镇,是著名的雕版印刷之乡,早在清光绪年间,陈义时的祖父陈开良即开办了杭集镇规模最大的刻字作坊,坊内娴熟艺人最多时达30多人。后来,其父陈正春再接拳刀,刻制了《四明丛书》、《扬州丛刻》等扬州雕版印刷史上一批著名的古籍,进一步夯实了杭集刻字作坊在扬州雕版印刷史上的地位。    

  1961年,扬州古旧书店组织了近百人在高旻寺刻补古籍版本,13岁的陈义时自那时开始正式跟随父亲学习雕版刻字。回想起那段时光,陈义时仍然记忆犹新。那时候,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,偶尔会莫名其妙揍他一顿。后来陈义时才知道,那是因为一些艺人在父亲面前说了风凉话:你儿子也不过如此,跟我们的水平差不多。父亲听了就很着急、很生气,情不自禁将火气撒到了他的身上。他知道父亲是希望自己刻苦发奋,尽快掌握祖传技艺,成为雕版行业的佼佼者。陈义时说,在高旻寺的5年,在父亲的督促下,他打下了扎实的雕刻功底,为日后继承雕版技艺奠定了基础。

  雕版一般要经过写样、上浆、发刀、挑刀、修边等多道工序。雕版刻字刀具有数十种,但常用的是一把拳刀,寓一拳相握之意。雕版所用材料主要是梨木,梨木的特点是纹路细腻,木质软硬度适中,宜于雕刻,经过加工处理后,一般不会开裂也不会虫蛀。在陈义时的屋子里,几乎堆满了加工过的梨木板。


Copyright @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| 青龙满族自治县鸿宇工贸有限公司

鄂ICP备12003661号-3